在世俗中,許多人以為涅槃不過是佛門關於 “ 死亡 ” 的一個同義詞,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。但涅槃的確又是不可以用思維意識來分辨(涅槃已轉識成智),更無法以語言來闡釋明瞭的。《法華經》上說:“ 諸法寂滅相,不可義言宣 ” 即是此意。但是作為凡夫的我們仍然只能夠依賴語言來了解它、感受它。當然了,說來說去也只能是一種比喻與象徵,除非我們自己親身證入涅槃。
涅槃是梵文的音譯,翻譯成為中文稱為圓寂。“圓” 是圓滿,“寂” 是寂滅、安寧。一個人只有心靈絕對安寧、不起分別意識時才會現出一切的本來,是指滅了生死與煩惱后而達到解脫無為的境界。“ 寂滅 ” 絕非是指某些門外漢所理解的完結或斷滅,它是與世俗觀念中生、滅相對而創立的一個別名,本義是不生不滅之意。世俗中認為的生與滅為 “實在”,僅是指一種世俗事相的表面通性,這只是在與生相對上看,滅是一切必然的歸宿。而佛法卻認為一切存在都生滅不已,滅不是斷滅與完結,不是取消,而是事相延續過程的一態,即一切法在迴圈生滅的延續過程存在,這個存在的本相一定是不生不滅的。
所謂證入涅槃,就是指修行者親身證得了這個不生不滅。
涅槃對於我們凡夫態的生命而言就是滅生死和煩惱。所謂滅生死即是指終止生命分段進行的形態、形式和一切原由,沒了輪迴的因緣,就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,了生脫死了。滅煩惱是指凡夫因業力而有種種煩惱,如果智慧與覺悟打開了,即能把全部的煩惱都放下,稱為滅煩惱。所以涅槃是轉識成智或智慧解脫的一個別稱。所以智慧解脫是針對我們凡夫執著于 “我” 有生死與煩惱來講的,而涅槃聖者則無這種分別。
經云:“證悟涅槃的聖者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滅。” 在《心經》中也有 “無智亦無得” 的字句。
關於涅槃,一般來說,佛門有四種不同的定義(詳細情況請參閱相關佛典)。
第一種是指自性涅槃,即指我們的佛性本來是不生不滅的,不是因身體生而生,因身體死而死。一切眾生的自性,本不生滅,無始無終,所以叫自性涅槃。法爾如是,證與不證都是如此。
第二種是小乘阿羅漢聖人所證的有餘涅槃,就是他們只了掉凡夫之分段生死,還有變易生死(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輪迴的生死,變易生死就是思想的一生一滅),法見未除,還執著法性的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種性為我,思想還沒有徹底空凈,所以叫有餘涅槃。
第三種是佛所證的聖果,叫無余涅槃。指既除了人我執,又除了法我見,人、法雙空,無一毫可得。這種人、法都了,變易生死分段生死都了了,就是無余涅槃。
第四種則是指無所住處涅槃。無所住處,就沒有住的地方。無處不是,處處都是。真如起妙用,無相無不相。比如釋迦牟尼涅槃的時候說:“我沒有離開我們,我常在我們面前,眼清凈的人就看見我了。眼渾濁的人是看不見的”。這叫無所住處,我們由於業障深厚,心識混濁,暫時為根塵遮蔽,不能相應,故不能感得釋迦牟尼等聖人的 “現身”。此用佛門專業術語講,這個 “現身” 也可理解為是釋迦牟尼的 “化身成就”。(成佛即指成就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化身。)
一切智慧者、覺悟者,他內心已歸於平靜無生、清涼自在、無為、離一切妄想。這個 “妄想” 就是煩惱和生死輪迴的根本,眾生種種的自以為正確的心念就是妄想,因無明妄想而造作諸業。佛法說我們眾生從出世到現在都在妄想中,總以妄想來判斷或界定世間種種的事情。比如 “雨水”,我們認為天上有雨水落下,這就是妄想。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因緣與規律形成 “水” 從天上掉下來,並沒有一個實體恒在的事物是雨水,雨水只不過是一個表面現象的名稱罷了。
進一步說,“水” 也是一個名稱。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,只有分子才具有化學特性,水可以是冰、是液態、氣態,但它的化學特性並不喪失,但如果將它電解,就還原成了氧和氫,氧和氫無論如何也不會再有水的化學特性。所以,當一個人沒有種種妄想之后,就不會認為有雨水掉下來,那時候他內心歸於平靜、安寧,對一切存在物的本質了了分明,不會執著于一切假相和暫時因緣合和時生出的幻相。
所以涅槃就是離了一切妄想。一切妄想都包括在語言與思辨當中,凡夫執著語言思辨,依據種種名稱與假相、幻相分別種種事物。因此我們本覺的智慧屬性便被隱蔽在種種語言、假相的事物當中。
再舉一個例子,天上的雨水滴下來,剛好滴在一朵花上,這跟我們用澆花器澆花是一樣的,而我們卻認為是 “雨水” 滴在花上。進入涅槃只不過是諸法的因緣已經散離了,他進入涅槃,但是沒有任何 “東西” 進入涅槃,只是說一個人的生命形態、形式、分段升滅、生死的因緣已經沒有了,“達成” 一種本覺智慧歸位的狀態……這仿佛是地球上的我們,以為太陽有升有落(普通人的生命形態),到太空中才實證到太陽根本無升無落,這就是智慧解脫與覺悟,是涅槃。地球自轉和圍繞太陽公轉是太陽升落現象發生的因緣,明白這個因緣,並有力量離開了這個因緣,太陽就無升落(太陽本身也無升落),我們就入涅槃了。那麼,我們如何才能明白一切因緣,離開一切輪迴的因緣而證得涅槃呢?其實只有四個字:如法修行。
(資訊來源:香港寶蓮禪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