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 人生佛學的說明 - 太虛大師
Jill (彌陀山莊)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
UID 2
精華 48
積分 25364
帖子 1560
積分 16870
閱讀權限 200
註冊 2008-10-19
 
發表於 2008-10-21 10:10  資料 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人生佛學的說明 - 太虛大師

人生佛學的說明

太虛大師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一 佛學之名義

對於宇宙萬有之真相(或法界諸法之實相) ,成功最究竟最圓滿之知覺者(或無上正遍覺者) ,謂之佛陀。由此先覺之佛陀 ,對於我們人類及其餘一切含生有情等類之后覺未知者 ,用言音形儀開發顯示其所覺知之“宇宙萬有真相” ,並道令解悟修入而同得成佛之種種理法、行律 ,謂之佛學。

二 佛學之二大原則

佛學、由佛陀圓覺之真理群生各別之時機所構成 ,故佛學有二大原則:一曰契真理 ,二曰協時機。非契真理則失佛學之體 ,非協時機則失佛學之用。真理即佛陀所究竟圓滿覺知之“宇宙萬有真相” ,時機乃一方域、一時代、一生類、一民族各別之心習或思想文化。必協時機而有佛陀之現身說法 ,故曰“佛陀以世界有情為依”;又曰“佛陀有依他心 ,無自依心”。

三 佛學之曆史遷變

現行今此地球人類間之佛學 ,乃發源於二千餘年前現身印度之釋迦牟尼佛者。當時印度民族之文化思想 ,則承襲或反動於婆羅門教之“各求個人解脫”之心習也。雖不無文殊、彌勒、維摩、善財等少數大乘之士 ,能領受探求佛陀圓覺之真理 ,而一般束於民族心習者 ,則格格不入。佛陀以之只能依外道之有我個人解脫 ,而易之以小乘之無我個人解脫 ,使真能得到個人之解脫(涅盤)。佛示寂后 ,雖文殊、彌勒等所聞大乘法 ,亦同結集傅持 ,而形成為教團以住持當時之佛教者 ,則為小乘眾。

曆四五百年 ,以小乘諸部分裂 ,傳大乘思想者乃乘隙興起。曆五六百年 ,性、相代與;后至密宗盛行 ,始漸成大乘教團 ,而印度之佛教即衰亡矣。佛教之來中國 ,以先有軌范人生之儒教 ,興祭天、祀鬼、求神仙之道教。故承受發揮者雖在大乘思想 ,然以人生社會已為儒化所專有 ,故佛法應乎少數儒道之玄學者 ,則為禪宗興天臺、賢首 ,遊之之外;應乎一般民眾之習俗者 ,則由凈土、密宗而流為專度亡靈及鬼神禍福之迷信。隨俗之習 ,而真正之佛法未能成中國之人群化也。且反受中國宗法社會、家族制度之影響;而將原來六和僧眾之僧團 ,亦化成變態之家族制。觀此印、中佛史之沿革 ,可知大乘佛學在印度與中國 ,皆未當成立教團及成為民眾化矣。

四 現代之人世與中國

現代的人間之思想生活 ,雖各民族各有其特殊之處 ,然以世界交通之故 ,已成為普遍之世界文化者 ,則為三事:一、現實的人生化 ,二、證據的科學化 ,三、組織的群眾化。今為中國民族之文化中心者 ,則為三民主義之文化 ,此三民主義文化 ,則從承國族五千年文化之精華 ,而橫吸現代普遍世界之文化 ,經過選擇改革以構成者也;而尤以現代普遍的世界文化為要素。觀此 ,可知施設現代協契時機之佛學 ,當何從矣。

五 人生佛學之大旨

佛法雖普為一切有情類 ,而以適應現代之文化故 ,當以“人類”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;佛法雖無間生死存亡 ,而以適應現代之現實的人生化故;當以“求人類生存發達”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 ,是為人生佛學之第一義。佛法雖亦容無我的個人解脫之小乘佛學 ,今以適應現代人生之組織的群眾化故 ,當以大悲大智普為群眾之大乘法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 ,是為人生佛學之第二義。大乘佛法 ,雖為令一切有情普皆成佛之究竟圓滿法 ,然大乘法有圓漸、圓頓之別 ,今以適應重徵驗、重秩序、重證據之現代科學化故 ,當以圓漸的大乘法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 ,是為人生佛學之第三義。故“人生佛學”者 ,當暫置“天”、“鬼”等於不論。且從“人生”求其完成以至於發達為超人生、超超人生 ,洗除一切近於“天教”、“鬼教”等迷信;依現代的人生化、群眾化、科學化為基 ,於此基礎上建設趨向無上正遍覺之圓漸的大乘佛學。

其道、當先從大乘經論研求得正確之圓解 ,發菩提心 ,學菩薩行。先修習大乘十信位菩薩之善根 ,獲得初步之證驗 ,完成人生 ,成為孔丘、五守仁一般之人聖 ,然后再漸趨入于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四加行、十地等三無數劫之長劫修證 ,由超人、超超人以至於佛。而其建立 ,則當有專以修學及宣傳與辯理于佛學為職業之僧團 ,及普收全民眾之學會 ,使皆成為大乘的組織化與紀律化 ,滌除舊染 ,湛發新光。(見海刊九卷六期)

(附)崔參筆記(注一)

此行由印赴歐 ,有兩目的:一以錫蘭、緬甸人士思發起“釋迦教會議” ,而印度亦來緘邀請 ,故欲赴印發起此會議。一、“人生佛學” ,為佛學上之一題 ,而此題所討論者 ,最為今世人士所要求 ,宜特別提倡;因思赴歐一行 ,藉察此部分佛學真理是否的確契機焉。

甲、佛學之名義“佛”舊譯“佛圖” ,從Buddha一字譯音 ,其義訓則為覺者;覺者猶言學者 ,謂有覺悟之人也。然此所謂覺 ,非尋常一部分的覺 ,乃普遍的、正確的覺也 ,謂之“正遍覺”。正遍覺者 ,其覺最遍、最正、最高、無上 ,故又稱“無上覺”。合言之 ,為“無上正遍覺”。佛典之“諸法實相” ,即普通所謂“宇宙萬有真相”。佛學與通常科學、哲學不同:科學家以五官感覺為工具 ,根據其所得之經驗而歸納之 ,其所得結論為種種之學問 ,此種學問恒確而不遍 ,屬部份的。

至哲學家 ,則以一種假設為根據而論宇宙事物 ,其結論為普遍的 ,然恒患不確。蓋確而遍 ,惟佛學為能;而又有超常之覺者 ,所謂“無上正遍覺”彼於事事物物萬有之相 ,皆能體妙入微 ,人得此覺即為無上正遍覺者 ,即“佛圖”也。然萬有皆有真相 ,相亦皆有變遷 ,處處變遷、時時變遷 ,而在佛識大有之中 ,其變其住、其有其無、其實其虛 ,自佛察之皆是真相 ,此之察覺謂之“無上正遍覺”。夫一切學問必有對相 ,必承認此對相為真 ,而后結論可以成立。宇宙萬物無不有真相 ,惟微察之乃能認識 ,乃能無上遍覺 ,釋迦即能得此覺者也。然則佛學非科學之確定一物一事而不移 ,亦非其他哲學之超人生而恒不切實際者也。佛學以為一切真相 ,皆在尋常萬有之中 ,日用事物之內 ,故無上正遍覺非惟佛能得之 ,人皆能得之;非惟人能得之 ,一切有情生物蓋能得之。

人能覺悟宇宙萬有之真相 ,即能最高無上 ,即能成佛 ,此佛教之所以異於群教者也。彼佛以其無上正遍覺覺乎宇宙萬有 ,談佛學者即從而導人將何以若是 ,將何以成佛?他教未有能令盡人為耶蘇、為謨罕默德者 ,而佛學獨令盡人而佛之;以是成教。佛教者 ,教人以無上正遍覺 ,覺萬有真相者也。一部份之哲學、科學 ,據數理、論理 ,談宇宙之相 ,如天空無垠 ,地球造成無限億載 ,此固理可推斷而不可見聞。佛教于尋常萬有之內推論大理 ,自匹夫匹婦皆獲覺之。佛與人人同 ,與今世之人同 ,唯佛已得此覺悟 ,詳明其所以得覺之軌 ,令人循軌而皆得之 ,蓋可以驗諸行非徒載諸言而已也。故佛教有二部分:一、佛以無上正遍覺覺察萬有真相;一、佛更詳此所以察悟之法以教人:一則談理、一則實驗也。

乙、佛學的兩大原則 佛教之目的 ,為道人以“無上正遍覺”覺“萬有真相” ,即述釋迦已履之成法 ,非憑空撰作者也 ,又非釋迦以理想推論比照者也。若此教為釋迦個人的 ,則釋迦自己已成就而獲正果 ,正不必更設此種學問;其所以創立此教者 ,蓋欲覺夫世間欲覺而未覺之人。故佛教、為佛之所以自覺與佛之所以覺人 ,由此兩方之關系以構成者。

學問固必先經先覺之提倡 ,而其施教亦必顧及學之者之境地若何 ,其必易入而后易行 ,由是佛教之兩大原則生焉。原則維何?“合真理”、“契時機”是也。真理者 ,萬有之實相 ,而佛學之成立 ,在察茲相 ,故不可不相合。契時機者 ,今語所謂合“世界潮流 ,符群眾心理”也。

佛教目的在覺人 ,故被覺者之心理與環境 ,不可不注意也。抑徒合時機 ,則近投機事業;徒切真理不問世界潮流 ,則真理至高宜若登天 ,然欲令常人驟覺之不可也 ,故兼及之尤為急務。喻若造鐵道于京滬間 ,以數理言 ,令成直線最省最短 ,然計及交通 ,則必委曲轉折,彎無錫,貼常州,臨鎮江以達南京,站站令人止之,令人登之,終至南京而后已。佛教亦然 ,須委曲週折 ,貼受者心理 ,令隨程度之差而受教 ,隨其差而造就。至一站即得一站結果 ,站站落實 ,而抵達正遍之覺 ,乃為最后目的。其抵南京 ,登真理境也;其委曲週折委隨城鎮者 ,契時機也。求人人能成佛覺 ,故須契時機 ,而時機與世代地方殊異 ,故佛教有曆史之變遷。

丙、佛教曆史的變遷

丁、現代之人世與中國 交通阻塞之時 ,思想為國家的、民族的 ,交通既辟 ,思想互相流通、互相傳播 ,成世界化、普遍化。昔之宗教 ,皆以一理想之超人神物為教本 ,或以古帝王賢聖為標準而有所謂聖道王道者 ,令則降一切神聖于吾人之身 ,非超物之思想而為人本之思想。所謂人本主義者 ,言吾人生命之存在 ,就其生活上言之 ,即謂之神、即謂之聖。

以人生為起點 ,以生存為準則 ,一切學術思想、社會行為因之成就也。生存無限進變 ,自中山先生所謂民生進以至人類生存 ,以至一切眾生之生存 ,至於超生存 ,至於妙微 ,皆以人生為起點:所以今世思想 ,曰“人生的”是也。又今世之人類生活觀 ,亦非昔比 ,今世為群眾的、組織的而非個體的。從前 ,自己作自己之行為 ,發明自己之道理;今世之思想行為 ,則非擴大言之與社會群眾息息相關弗可 ,故曰今世之潮流為“群眾的”是也。

又今世之科學 ,皆取五官之感覺的可見可聞信而有徵者為根據 ,推論發明 ,步步研究累積而成 ,感覺之所不到者弗確 ,非經積累而成者不真 ,惟真確的、步驟的於是乎取 ,故今世之潮流 ,曰“科學的”是也。然則欲順今世之潮流而契時機以行教 ,則其必含“人生的”、“群眾的”與“科學的”意味矣。故居今而欲契時機以行真理 ,造成現代之佛學者 ,則佛學中之人生的佛學最宜。

戍、人生佛學之大旨 論人生的佛學 ,所以冀培養現代之人生 ,發展現代之人生 ,至於超人、至於微妙、至於無窮。夫佛本所覺悟眾生者也 ,動植萬有無不有生 ,然其精義可取歸之人;而能譚佛說、能聽佛說者唯人 ,故雖專為人說亦無不可也。

按佛說 ,窮全人生之生存 ,故既及吾人之生存 ,亦及吾人之物故;而言佛者不能及自己個人之物故 ,則于大生存之中取吾個人有始有終之一段生活為發端 ,即以是推論全人之生存。故現代人生 ,可以推全人生存;人之生存 ,可以推之萬物生存。佛教以現代人生為起點 ,此合於今世之潮流者一也。

發展人生至於正遍覺 ,至於超超人 ,為大乘之本而契時機必經之途。佛非為消滅人生而為發展人生 ,蓋為積極非消極者也。小乘欲解脫個人 ,大乘欲超度眾生 ,故大乘為“群眾的” ,此合於今世之潮流者二也。佛教教人修行 ,最先達到完全之人格 ,然后發展至於超人 ,至於超超人 ,至於微妙 ,至於無窮境:故人而上有菩薩焉 ,有諸多菩薩焉而后成佛。夫以步驟的發展 ,合於科學之有次序性也。修行一步即成果一步 ,步步成績 ,顯著可觀 ,此合於科學之有真確性也。是人生的佛學 ,亦為“科學的” ,此合於今世之潮流者三也。

故人生的佛學者 ,以現代人生為起點 ,以發展生存至於微妙 ,導人至於正覺為目的 ,為“人生的”、“群眾的”而又“科學的”者也。今茲所言 ,特具梗概 ,詳其深造 ,實有賴於諸君!

頂部



本站資源,歡迎引用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彌陀山莊 -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- Archiver - W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