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7-16 09:09
Jill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六】:沐浴之時
<div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<font style="color: DarkGreen;" size="5">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 font-family: 黑體;" class="title">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六】:沐浴之時 </span></font><br><br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資料來源: 華嚴的故鄉/海雲法師)</span></font><br></div>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<br>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這裡的水,不是家裡的浴缸、澡堂,而是指外面的溪流、池塘,因為在過去印度沒有這麼好的設備。入水用現在的話來講,就是沖涼,在沖涼的時候也要起觀:「當願眾生,入一切智,知三世等。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入水是泡在水裡,是指一種境界,「入一切智」,是指一切智海,也就是進入佛的智海中,「知三世等」,是指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平等,這就要從剛剛所講的三世去體會,重點在於把心調整到像一顆水滴般進入水流中,讓生命順著洪流走,隨著時光隧道、時間象限的轉移而變化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</b>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洗澡的時候不要光洗色身,心也要無垢,才會內外光潔。有幾個方法是很好修行的,一個是掃地,所謂「掃地、掃地、掃心地!」一個是擦桌子,在擦桌子的同時也要把心給擦乾淨,不要有煩惱,污染。還有就是洗澡了,國人說洗心革面,都是藉著外相垢染的清除來觀想心靈的淨化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捨離眾惱 一切皆盡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盛夏的天氣十分炎熱,曬久了不但皮膚會灼傷,種種的熱惱也會接踵而至。這些煩惱大多來自身體,因為天氣一熱四大馬上會不調,這時候藉著熱天,希望大家
的煩惱一切皆盡。可是煩惱是來自多方的,不只在夏天,在其他任何環境都會有,希望這一切統統能夠除盡。這是從不好的境界來看。疬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「暑退涼初」,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到了晚上,日盡夜來,氣溫轉涼。一個是季節轉入秋冬,也比較涼爽了。不論如何,熱過了以後涼風到了,與「盛暑炎毒」
的情況比起來,一個是順境、一個是逆境。剛剛談過,在逆境時要「當願眾生,捨離眾惱,一切皆盡」,在順境的時候,則要「證無上法,究竟清涼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從這兩種立場,我們可以就自己的生活境界來反省與檢討,如何在順境與逆境中安身立命。學華嚴的人,大致來說福報都很大,即使遇有挫折也都很堅強,有能
力克服。所謂克服障礙,其實就是指內心不受二度傷害,而現象本身還是存在的。譬如說生病,這是必然會發生的,可是我們對病的產生或病的後果並不恐懼;或者
是事業不如意,這也是常有的,但我們勇於氶擔,不受第二度的傷害,這就是學華嚴的氣魄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也由此可以發現,通常的問題,大多存在於自己平時如何去處理順境的狀況。因為逆境畢竟不多。南部有一位同修,組織了一個讀書會,其中有一位同學很有意
思,又要來學佛,又老是說佛法太簡單了,沒有那麼難,意思就是不大相信,卻偏偏還是要來。有一天出了事情,狀況發生後就不一樣了,他立刻改口說佛學不簡
單,要好好修才行。當初之所以會說佛法簡單是因為他的福報大,有強勢作風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其實真正有福報的人,並不表現在能幹上,當然並不是說不能幹的人就有福報,但是憨憨的人多半福報都比較大,這也算是一種生態平衡吧!福報大的人若是會
修一點功德,懂得主動為大家服務的話,那是一種覺知,與業力不同。所以我們說在處順境的時候要懂得安身立命,那麼逆境來時就能相應的處理得很好。假如在順
境時沒有好好留意,那逆境一來,就跟色界的情況一樣,不知如何去適應了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社會上黑暗的角落很多,不要以為黑暗只存在於下層階級,在上層社會中也處處可見,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在富貴安逸的環境中安身立命。以各位來講,當然是
沒有問題,因為大家都有良好的習慣與嗜好,也經常在為大眾服務,但這些都不究竟,還是有一種依靠。我們要的是透過這些媒介,達到精神的領域;可是即使達到
精神的領域,還是在輪迴中,只是相對福報比較大而已。我們最後是要像經文上所說的「證無上法,究竟清涼」的境界,而無上法前面已一再提過,在此不再贅言。
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回到家來,洗過澡,一天的大事辦完了,這些世間生活,出家人、在家人都一樣的。以出家人來講,世尊時代的修法以辦道為主,與眾生相處的時間就
是在托缽的時候,藉著托缽時的情與境起觀想。雖然現在的生活形態改變,情況不同了,但生活原則是不變的。在家人也一樣,在謀生上、在日常生活的處理上,完
全都與出去托缽的意義相同。譬如出去賺錢是不是就等於托缽。其意義在於我們在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塵境,都要能夠像這樣對境造修,此法就叫做三摩地法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<淨行品>的一百四十一大願,條條都是三摩地法,接下來這一段,從「諷誦經時」、「若得見佛」……直到「讚佛相好」,講的則是正法行。但是正法行該如
何修,文殊師利菩薩並沒有告訴我們,他只是說明透過正法行,一樣可以修三摩地法。譬如說「諷誦經時」,在誦經的時候你該怎麼辦?誦經是正法行,在誦經的同
時你照樣可以修三摩地法,也就是隨緣行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像「若得見佛」、「見佛起觀」也是正法行,可是在見佛的時候我該怎麼辦,就是三摩地法。同樣地,煮飯、擦桌子是世間法,但是在煮飯、擦桌子的同時也可以修三摩地法。文殊師利菩薩在<淨行品>中所說的法,殊勝之處就在這裡,不論在日常生活,或是在正法行中都可以修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在佛寺中參加法會,或是在自家的佛堂作功課都是正法行,但是正法行要圓滿,則須靠三摩地法的填充。因為法與法之間有空檔,三摩地法則可以使修行完整、
總體化,且十分活潑而殊勝,學會了三摩地法,才會覺得正法行修起來沒有缺憾。譬如正式修正法行以前,要先整理佛堂以及進行一大段儀式,像穿海青、穿縵衣、
禮佛三拜,直到念完開經偈,這段空檔中三摩地法就已經在修行了,而正法行卻要到「如是我聞」才開始,如果不會修的話,前面的空檔就浪費了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此外在正式作功課的時候,會深恐外界的干擾,電話響了,該接或不接會在心中煩惱掙扎,這種情況十分普通,但是福報大的人,幾十年下來還渾渾然不知道有
這個缺點。冷眼望去,修正法行的人多半都躲在角落裡修,這是一種逃避式的安慰自己的心的法,是麻醉自己,而不是真的修行。真的修法是很坦然的,沒有什麼不
可告人,經常與家人溝通探討,不但是在修法,同時也在弘法,這也是三摩地法的殊勝之處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三摩地法的基礎打得好,正法行很快便能進入狀況;三摩地法會修,正法行就叫妙舍摩他。所謂妙者,一念便進入了,否則的話,光修舍摩他,弄了半天,境界
還是不能現前,心境不能伏下來,因為你會一直有一種恐懼感煩惱著,作功課怕人吵、怕電話響、怕人敲門;如果有三摩地法做基礎,修正法行法時,三、兩分鐘便
能進入狀況,這時即使有外人干擾,但也已經足夠了,生命品質已經提升了。有福報就多作一些,有業力便早一點起來,去服務眾生,這樣隨緣也就自在了。</span></font>